简介: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奚琴 ”,宋代称“嵇琴”。一般认为今之胡琴由奚琴发展而来,现已成为我国独 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 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唐朝便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称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通称。 至元朝之后,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擦弦乐器的通称。 意境深远的《二泉映月》 、催人泪下的《江河水》 、思绪如潮的《三门峡畅想曲》 、宏伟壮丽的《长城随想》协秦曲等都是其优秀的代表性曲目。 本世纪二十年代,二胡能发展成为独奏乐器和华彦钧(阿炳)、刘天华的贡献是分不开的。通过许多名家的革新,二胡成为一种最重要的独奏乐器和大型合奏乐队中 的弦乐声部重要乐器。 二胡形制为琴筒木制,筒一端蒙以蟒皮,张两根金属弦,定弦内外弦相隔纯五度,一般为内弦定d1,外弦定a1,其演奏手法十分丰富,左手有揉弦(吟音)、泛 音、颤音、滑音、拨弦等;右手有连弓、分弓、顿弓、跳弓、颤弓、飞弓、拨奏等。二胡一般定弦为d1、a1,有效音域达三至四个八度。 主讲人简介: 1945年12月生,上海市人,著名二胡教育家,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 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二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教授。 1965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留校从事二胡教学。1973年,任拉弦组教研组组长。1979年,任附中民乐科副主任,后任主任。1984年,任上海儿童 艺术团音乐指导出访美国。1986年,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后任主任。1987年,参加首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演奏比赛获一等奖。1990年,在上海 商城剧院成功地举办了“王永德师生琴韵”二胡教学音乐会。1991年,任第十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组委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并任评委。1992 年,任第二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演奏比赛秘书长。1995年1月,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艺术总监,率团赴香港访问演出。同年3月,应邀担任马来西亚第四 届全国华乐节艺术评判。同年4月,应邀担任新加坡第十届全国资源大赛评判。同年8月,赴香港出席上海音乐学院香港地区考级仪式并任考官。同年10月,赴江 阴参加“纪念刘天华诞辰一百周年”全国青年二胡大奖赛,任评委。在二胡教学中,主张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中西结合,兼学并蓄,注重汲取外来演奏技术以及丰 富民族乐器的演奏技艺;主张吸取民族民间音乐养料以提高民族乐器的表现力。90年代以来,众多学生获奖。1986年,学生高韶青赴北京参加全国二胡邀请 赛,获总分第一名、自选曲目及指定曲目最佳演奏奖等三项大奖;1995年5月,马来西亚留学生林顺丽获北京中国乐器国际大赛境外组第一名。同年10月,学 生孙艳艳获“天华杯”全国少年二胡大奖赛一等奖。积极参加舞台艺术实践,曾为上海多所高等院校讲学并演出,是全国十五所学校及艺术团体顾问。创作出版的有 《欢腾的水乡》、《喜摘丰收棉》等二胡独奏曲。发表有《关于二胡的音准》、《二胡教学心得体会》、《二胡艺术的魅力》、《刘天华世界观、艺术观的形成》等 论文。编撰有《青少年学二胡》、《二胡的琶音练习》、《中国二胡考级教材·演奏提示版》等教材,均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同时,由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 了《二胡演奏法》教学录像片(五集)。 王永德在长期从事二胡艺术的演奏与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主张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中西结合,兼收并蓄,主张吸取外来演奏技术以提高民族乐器的演 奏手段,主张摄取民族民间音乐养料以提高民族乐器的表现力,主张强调基本功的技能训练,以突破当今二胡演奏技术。特别是近十年来对“我教你学,师傅带徒 弟”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在教学中注入了“互动式的全新教学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生态教学模式。以此构建起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改 变了单纯的“接受式的学,灌注式得教”的传统教学法,强调师生互动、发现学习、研究学习、互动学习,在师生的对话及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潜力得以充分发 挥,使之真正领悟到二胡艺术的本质、灵魂、准确无误的将二胡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他上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没有刻板的说教、没有呆滞的模仿。因此,他的 教学成材率极高, 学生们个个功底扎实,技术全面,演奏大气,有着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本站提供各类,名师讲座视频,培训课程视频,如:企业管理培训课程视频、网络营销培训课程视频,等···各类音频/培训视频教程/培训讲座下载观看。
暂无评论内容